互联网企业文化

  • 不同语言/框架的就业机会:就后端而言,Java / SpringBoot 在所有厂里面肯定是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。而 Go 相对而言,在大厂会提供比较多就业机会,字节,滴滴,作业帮,猿辅导,都是纯 go 那有同学就要问了,我用 PHP/Python 能找到工作吗?有的有的,兄弟有的,比较老/不需要经常迭代更新的系统就通常用比较老的框架,就比如说复旦的不少系统就是用 PHP 写的,那这些系统要是有 Bug 谁来修呢?所以一定也会需要会 PHP 的人来做这些事情,只是说这些系统本身没有新增功能的需求,也是长期运行的稳定版,因此就业机会会非常少。不过,还是有不少中小厂用 Python 作为自己的后端框架的。

  • 大厂里面的级别:在 10 年前左右,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)是公认的御三家,但是近年百度逐渐走向衰落。现在比较多人认可的 T0 是 ATMD(阿里、腾讯、美团、抖音 - 代指字节),哪家通常给的更多?

  • 工作量/加班量:通常取决于需求,比如说一个在研的系统,他没有上线,因此也没有用户去反馈 BUG,但是他拥有的需求有很多,因此他的工作量会比较大,但是加班量比较少(没有紧急需求,排期比如小 demo 都是初期就已经定好时间了的)。至于刚上线但未到稳定期的系统,通常会突然爆出某个比较紧急待修的 bug,那么就需要紧急加班去修了。

  • 互联网黑话:HC / OD / SP / SSP / BG ,这些都是大家平时喜欢用的一些术语。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https://www.nowcoder.com/share/jump/5271977241738485376092

  • 大厂面试:有的厂会脏面评,面评就是面试评价,他会记录你所有过往面试中,面试官对你的评价。脏面评就是你面试面的太差,然后导致可能再投的话,企业不会给你面试机会,或者有机会影响面试官的第一印象。但是脏了面评之后以后都没法面试了吗?其实如果面的不是太差,刚好大厂又急缺人,这个也没有那么重要。并且很多厂都是有一个冷静期的(比如说半年),可以刷新面评。

各个大厂的一些刻板印象

  • 比较血汗工厂的可能是拼多多,但是开的最高的也是拼多多(开发 SSP 一年 70w)
  • 字节的脏面评文化很严重,并且很多组也都比较辛苦。没准备好千万不要提前投,因为会被部门锁(所以没法投多个岗位),而且没面好会脏面评,面评会和你的身份证号绑定
  • 阿里巴巴里面的人比较"勤奋比",领导到别的公司合作的时候喜欢输出阿里黑话,比如"抓手"、“赋能” 、“闭环”
  • B 站比较倾向收认识的人(近亲繁殖)
  • 腾讯会先考你性格测试,会有笔试
  • 网易的伙食比较好